詳細介紹(點我)


http://im2.book.com.tw/image/getImage?i=http://www.books.com.tw/img/001/068/32/0010683241.jpg&v=55acdbc9&w=348&h=348
內容簡介
我的人生,就是沒辦法照我的意思活

愛不對人、離不了婚、孩子難養、父母要顧,
身心煎熬,還愈來愈老。
如何斷開魂結,斷開鎖鏈,
活出自己的人生!

我們都有自己的困擾,過不去的難關。盤根錯雜的親情愛情,日益枯萎的容顏身體,面對厄運連連的中年危機,想毀壞安穩生活的衝動,或是總被生活裡的小事搞瘋,覺得自己終於忍無可忍,於是苦惱、憂慮、痛哭、暴跳、翻桌……。此時,
歡迎來到伊藤比呂美的人生相談室。

二十三歲女性:和上司外遇,以為他太太知道了會想離婚,但卻沒有離婚。
伊藤:不要忘記,那個男人並沒有選妳當另一半唷。他有著身為男人的致命缺陷。

新手媽媽:我和寶寶獨處時,都快要窒息了。
伊藤:育兒的基本是,粗魯、懶散、吊兒郎當。

有著十五歲女兒的母親:看到我女兒邊哭邊用力亂摔東西,我知道她很難過、很痛苦,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。
伊藤:青春期是一時忘記「自己很重要」的時期。這時父母就要把自己的世界借給他,告訴他中心所在。告訴他,就是這裡喔,你要在這裡活下去。

四十歲女性:喜歡已婚的上司,該怎麼辦?
伊藤:男人雖然喜新厭舊,但到了緊要關頭還會選擇老婆。這種男人一定是打從童年開始,想要新玩具也無法扔掉舊玩具的人。

四十多歲女性:我懷疑先生外遇,只要晚歸,我就心神不寧,卻只能相信他。
伊藤:沒錯,相信妳先生。人生碰到這種局面,經常應該「攻」。偷看手機是「守」;和先生愉快約會、做愛是「攻」。

四十八歲男性:無法勃起很痛苦,我無法找我老婆談。
伊藤:我不敢說對每個人都有用,但現在已經有治療勃起障礙的藥,那個真的很有效喔。坦白說,因為太有效了,搞得我很煩。

六十五歲的長男媳婦:忍耐撐了四十年,我該離婚嗎?
伊藤:人一旦老了,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少,日子會越來越寂寞。面對老後的日子,無論是丈夫還是抹布,有總比沒有好。

七十二歲女性:算是亡夫弟子的男人突然吻了我,我滿腦子都是他,他卻遲遲不聯絡。
伊藤:要是他想和妳來往,就會一直和妳接觸,但因為是半吊子的溫柔,所以才會偶爾回個信。但女人一旦開心了,就會等下一次。就只是這麼簡單而已。

國二女生:我爸媽要離婚了,我無法接受一個家庭就這樣毀了。
伊藤:夫妻之間,有時乾脆離婚,才能活得比較像自己。家人也有各種形式。既然以前是家人,今後的形式也依然是家人。

十九歲的苦惱少年、苦苦忍耐持家的長男媳婦、有著大吼大叫喜怒無常青春期女兒的無助母親、再也不跟丈夫交談的妻子、離婚後仍無法走出陰影的三十歲女性、單戀上司的四十歲已婚女性、外遇想離婚的女性、沒有愛也沒性的夫妻、在職場與家庭都遭到孤立的四十歲男性、痛恨自己奴性堅強的六十歲妻子、忍受同志丈夫到七十多歲的女性……。

都市的偏僻角落,河床邊堤防旁,拐進蜿蜒小巷,是一座破破爛爛的大雜院。走進其中一間夏熱冬冷(並且積欠房租)的房內,衣服與書籍混疊,蔓草沿著門縫攀爬,地面冒出濕氣,壁虎蜈蚣也偶爾借住。伊藤在這裡等著各位,擁有各式各樣不安的各位,分享大家的無法啟齒的痛苦與絕望,她會細細閱讀,與妳與你,一同煩惱。

名人推薦

青小鳥(部落客)、袁瓊瓊(作家、編劇)、鄧惠文(精神科醫師)


作者介紹
作者簡介

伊藤比呂美

1955年出生於東京。詩人、小說家。青山學院大學在學期間即開始發表詩作,78年獲得現代詩手帖賞。以赤裸表達性與身體的寫作風格,引領80年代女性詩人的風潮。99年以《La  Niña》獲得野間文藝新人賞,2006年以《河原荒草》獲得高見順賞,07年以《拔刺 新巢鴨地藏緣起》獲得萩原朔太郎賞,08年獲得紫式部文學賞。散文集有《閉經記》、《好乳房壞乳房〔完全版〕》、《女之絕望》等作品。近年來,從事佛教經典與和讚的現代文翻譯,發表《讀解「般若心經」》、《結結巴巴出聲閱讀的「歎異抄」》等。自84年開始居住在熊本,97年起定居美國加州,如今往來於日美兩國之間從事各項活動。

譯者簡介

陳系美

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,日本筑波大學地域研究所碩士,曾任空中大學日文講師、華視特約譯播,現為專職譯者。譯有《我可不這麼想》、《靜子》、《真夏方程式》、《假面飯店》、《決算忠臣藏》、《藍,或另一種藍》、《寂寞東京鐵塔》、《禪在舉手投足間》、《烏鴉姬不宜穿華裳》、《有人因你活著而幸福嗎?》等書。

目錄
卯月──夫妻的性愛
皐月──女人的絕望
水無月──愛子心切的黑暗
文月──身心煎熬
葉月──閉經的心得
長月──中年危機
神無月──大家的嫉妒
霜月──離婚的痛苦
師走──今後
睦月──長大以後
如月──色情的東西
彌生──最後是照護
收回

推薦序1

絕望與覺悟 袁瓊瓊(作家、編劇)

伊藤比呂美這本書把女之一生的困境幾乎寫全了:感情問題,性慾問題,失婚與離婚,外遇和被外遇;子女教養,夫妻關係不諧,生活平淡。沒有情感孤寂,有了情感卻又猜疑,妒忌,厭煩,失望;缺乏自信,缺乏安全感:發胖、皺紋、病痛、衰老;沒有生活目標,沒有愛,看不到未來,喪失期許喪失希望……

難怪這本書要叫「女人的絕望」。

寫這本書的伊藤比呂美已經五十多歲,之所以談這些問題,是因為她是過來人。她的一生,用她自己的話說:連丈夫都已經換了好幾任了,所以,這些恐慌或難堪,困苦與悲傷,她都經歷過,她都明瞭。作為一個了然一切女性苦難的先行者,伊藤比呂美建議的解決之道是一句咒語,就是:「我是我。」

伊藤比呂美寫:「只要複誦這句話,生活方式就不會歪掉。」「能忠於自己而活就不會留下懊悔。」

所謂的「我是我」,比較接近現代流行的「活出自我」。但是不同於「活出自我」的興高采烈,伊藤比呂美書裡的「我是我」,較為低調樸實,不過是找出「身為我」的一種本原的自信和自在而已。

「活出自我」,是現代觀念,過去是沒有的。伊藤比呂美和我同樣生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,在我那一代,無論男女,生命必須忍辱負重。「活出自我」是石破天驚的想法。一個人如果想「活出自我」,意味著任性,不負責任。伊藤比呂美把「我是我」的意念貫穿全書,幾乎作為人生圭臬,那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,認知「我是我」非常不容易,需要拼搏,需要在人生中經歷血淚,需要對生命有所領會和覺悟。事實上,我相信,就算現在,可能還有大部分的「五年級生」,依舊放不開,無法直爽的「我是我」。

伊藤比呂美因此告誡:「我是我,別人是別人」。這句話表達了兩層意思,一是:「無論是誰,都不可能替你生活。你的人生只是你自己的。」另一就是:「你也不可能為別人決定人生,因此,請讓別人有做自己的自由吧。」

在堅持「我是我」的原則時,伊藤比呂美建議了幾乎是自暴自棄的方式:

她半開玩笑的說:隨時要提醒自己的是「粗魯、懶散、吊兒郎當」。對任何事都不用太敏感,只要「粗魯、懶散、吊兒郎當」就好了。不要求完美,不需八面玲瓏,只要「粗魯、懶散、吊兒郎當」,就好了。

我在網路上搜尋伊藤比呂美,看到了她的過去與現在。年輕時的伊藤比呂美青澀害羞,但目前的她,確實已經「粗魯、懶散、吊兒郎當」了。在二○一一年的一場詩歌朗誦會上,伊藤比呂美叉開大腿坐著,偶而搭起二郎腿。她依舊維持女性外貌,長捲髮,露出乳溝的低胸上衣,掛著首飾與項鍊,但是姿態完全是男性的。給我的感覺是她的外貌與內心在拉扯。在內在,或許她認定自己是「女子漢」,然而外貌,她依舊想作女人,並且做美麗的女人。

本書的附題是:「人生相談室」,書的體例是回答讀者來信。在讀的時候,我完全相信伊藤比呂美在開導「我們」這些有苦惱的芸芸眾生,結果看到末尾,發現全書「大部分是虛構的,坦白來說就是瞎掰。」「詩呂美的丈夫、煩惱的人們、鄰居的誰誰誰,都是以一絲事實為核心所創造的虛擬人物」,我大吃一驚。原來整本書是作者自問自答。雖然那些困境有其普遍性,但是喪失了真實人物為其背書,全書忽然呈現另一種面貌:變成伊藤比呂美的自白或者懺悔,解說她為什麼成為了現在這樣。

整本書在結束時翻轉,成為了脆弱和悲痛之書。伊藤比呂美形容這本書:「或者說是夢中之夢。夢醒之後,這裡有個年過五十,疲憊不堪的歐巴桑佇立於此。這就是我。」「我是我」的真相是:隨著時光,我們都將成為我們不想成為的那種人。到最後,除了接受「我是我」,別無他途。

「絕望」有時候是「覺悟」的起點。人在無所依憑的時候,往往會學到用另一個角度看人生。伊藤比呂美正走在路上。她在《閉經記》裡說:

「我們全都滿身瘡痍。以前一起走過來的女人們、新認識的女人們,大家滿身是血與傷痕。

有小孩的人因為小孩的事,有父母的人因為父母的事,有男人因為男人的事,沒有男人則是因為沒有男人的事,大家渾身是傷,疲累至極。雖說如此,只要早晨到了,我們還是會重新振作出去工作。」

或許我們不需介意她的虛構,伊藤比呂美雖然吊兒郎當,她卻傳達了一種韌性,她在努力接受那個不想成爲的自己。這或許比一股腦的正面態度要更有力量。雖然不斷失望,不斷遭到傷害,「渾身是傷,疲累至極」,但是一覺醒來,面對早晨的太陽,她的決心依舊是:我們還是會重新出發。

詳細介紹(點我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oxausbs26777 的頭像
    toxausbs26777

    名媛愛看書

    toxausbs26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